目录

由一次焦虑引发的思考

目录

人要是能像机器一样昼夜不歇地运转就好了。可惜不能,尤其是在学习的时候。学习效率降低、学不进去带来的焦虑让我坐立不安。昨天下午,再次翻开《计算广告》时候,脑袋像是被充了气一样,头昏脑涨,这书对我来讲不仅知识量贼大,还有好些东西一看就会,一说就废,让我感觉自己白学了,因此我垂头丧气了好一会儿。焦虑之后,脑袋里突然冒出

“我要不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书是教人缓解焦虑的呢,除了运动之外?”

说罢,便找到了《小学问: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》这本书,只看书名还以为是心灵鸡汤呢,最后我还是带着对黄执中的一点点崇拜打开了它。能不能解决人生中的焦虑我还不知道,但书里讲到的“带着问题读书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,想明白自己以前为什么会犯那些傻了。

正常人的思维一般是遇到问题才会去想办法解决问题,可是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被“终生学习、自律”洗脑了,对于看书学习、自律这种事,往往只是带着我应该这样做的想法去做的。那这样做的坏处是什么呢?坏处就是很难坚持下来。

“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,愿意做任何事”。这是人大脑机制决定的,当人面对判断时,总是想要逃避,总是会优先选择“the easy way”。

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明确自己做某件事的动机,希望它帮我解决什么问题,仅仅靠意念去支撑,那最后大概率也很难真正达成目标。这里最关键的点在于我们往往不习惯去思考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,因为这很累。

就像我昨天下午的焦虑一样,焦虑时刻的我大脑是停止思考的,我陷在了自己的情绪里,但是在我产生“有没有什么书能教人缓解焦虑”这样的想法时,我的大脑开始工作了,我开始思考问题了。焦虑就是我的问题,那我去解决它就好了。怎么去解决呢?首先,我为什么焦虑?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了?是不是太着急了?我该怎么去缓解?当我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,我已经是在解决问题了。于是,我的焦虑也就停止了。

书里提到的“带着问题读书”也是这个道理。逐字看书很累,但是调动自己的大脑,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对大脑来讲却是奖赏,所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寻找解决方案才是真正的“easy way”,也是“right way”。

回想起以前选择考研,那不正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嘛?我真的想考研吗?不是的。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当时也没有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,我从了大流,“反正考研这事儿不会错到哪里去”。真应了黄执中这句话,“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,愿意做任何事”。

再就得说到复试没通过之后的选择了。找工作的时候只看自己能应聘上什么,想做什么,只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做选择和判断,怎么没有想想“市面上都有哪些工作、都需要什么能力、都能给我带来什么、符不符合我的需求……?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没有养成主动思考、发现问题的习惯。

生活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度过的,如果我无法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,我怎么可能解决好这一系列的问题呢?